u 航程4小時 中量級
u 票價單趟88元
u 附加費
1.來回選位 皆為+170(去程32A 回程33A) 。
2.回程託運行李 +600(15KG) 。
→加上稅及保險 為3819。
廉航有名的Delay,果然,在此次的初體驗中沒有倖免。
台灣做為中途站 Delay的情形很正常。
去程起飛時間表定15:45。
拿到登機證上,註明登機時間為14:45。
第一次碰到,在起飛時間1小時前就要到登機口的班機。
依照訂位時的資訊,起飛前60分鐘停止辦理登機手續(可視為一般的關櫃),起飛前30分鐘登機門打開;起飛前20分鐘登機門關閉。
實際上拿到的登機證所顯示的卻是起飛前一小時就開始登機。
不知,是不是因為廉航對於空橋的租用費用想以最經濟的時效運作,所以預抓班機抵達時間為登機準備時間。不禁讓我好奇,對於機上需要過境的旅客,手續時間是否足夠。
這對於有習慣在起飛時間前一小時才去報到的旅客,似乎,不大方便。也無法同理可證,慢慢去登機,習慣性不想在機場多待和想利用那最後一秒的旅客,可能沒法用慣性定律。
當初選擇酷航做為第一次聯航體驗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他採用747飛機,相對的位置的較無狹隘感,飛行的平穩度也較好。
這次實際搭乘:
o 座位舒適度85分。
椅子可以斜放,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去程選32A,前一排為超級座位,但對於我的位子並沒太多的擠壓。而且,發現31A想看窗戶還得故意的往後看才看得到…一整個覺得前排的選這個位子的舒適度還好而已,反觀我的位子
可以清楚的拍到Scott 的標誌,也可以輕鬆的看窗戶。
回程選33A,一來因為隔壁座位有乘客,再來是回程的背包裝比較多東西。所以,在補眠這件事,是有點那麼不舒服..也碰到後座的乘客把腳放在我的扶手尾端這件事,轉過頭看到那10隻腳趾是有點讓人覺得不舒服。
本來有帶旅行用的充氣的枕頭,但上飛機後,打量了一下位子,決定不用它了。
基本上,想法子把腳放平在地上,伸直是足夠的…不夠我還有座位和機身之間的縫可以放
哈哈。
o 飛航駕駛技術90分。
去程途中沒碰到亂流,降落時附近有在閃電,但飛行不影響。
回程途中有碰到亂流,但並沒有到讓我想整個人醒來觀察的程度~~~。回程降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逆風過大的感覺,是有些左右搖晃。但覺得整體來說算是平穩。
o 準點率70分。
去程在規定時間前到達登機口,看到空橋空空的,就在想,中了~哈哈!果然…
但當天上午出發前,查相關資訊都是準點的情形。
查看了去程和回程的飛行紀錄
2014/11/14 TPE-SIN
16:53-20:30 3hr 36min
2014/11/17 SIN-TPE
01:16-05:20 4hr 4min
其實,去程機長 正如他說的..他有努力的飆
哈哈~~
不過,現在桃機只有一條跑道供起飛降落,DELAY是常態啦~
o 行李托運:
去程,在第一航廈對於隨身行李並沒有要求秤重。但我有把我的登機箱(6.5KG)跟著同行的朋友一起丟託運,因為他才十點多我一整個很懶得上飛機時橋行李位子,所以就問同行的可不可以一起丟託運了。
回程,對於有託運行李 (8.5KG)的我,沒有要求隨身行李秤重。但對於同行的朋友,沒有託運的,有要求把隨身行李秤重。
o 其他
◎
雖然,酷航設有所謂的酷享寧靜區,但實際搭乘覺得沒有必要選此區,把個人的耳機戴上就好了。基本上空姐也不會來吵你,雖然廣播有點多,機長有點多話。
◎
也許是因為Scott其中一個付費項目是”機上影音”,所以在起飛前的廣播中,很明確的說全程可以使用”有且設定為飛航模式的個人電子儀器,如手機或是平板”,但是也在起飛後,才說可以開始使用。相信,酷航已對他們的機上設施安全設置完全,且有完全的防範,才會說可以使用。同樣的,這也不是可以等同於所有各家航空公司。
◎
機上冷氣:其實沒傳說中的冷,長袖長褲加個薄外套 就OK了
◎
機上販售:這個我倒是沒注意,連目錄都沒翻~哈哈
◎
在chack in 時,都有被要求出具訂位號碼;不知是他們懶得用名字找,或是只是想節省他們的工作時間。
總結,這次搭乘酷航的感覺,嗯~ 4小時左右的行程是可以接受。只要促銷價可以讓我有感的話…衝著比北高高鐵便宜,又可以去國外走走,再加上是747主飛~這些因素,我想,這不會是我唯一一次搭酷航。
這飛機照片 怎麼看 都是787機型 是從那得知 這是747
回覆刪除您好: 酷航於2015年2月後 才開始加入787機型,我是2014年11月搭乘的....
刪除不過我要更正一下 應該是777-200 ER 的機種...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