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再去了一趟景福宮
這是我第四次去景褔宮了
第一次一個人 早早去 然後再去土俗村跟朋友會合
第二次帶朋友和小小孩去
第三次是去夜間開放
第四次是預約了慶會樓內部參觀!
(預約慶會樓行程有空再寫)
(預約慶會樓行程有空再寫)
不自覺的往景褔宮的北側走去…
當天收到了韓國發出的熱浪警報
其實高溫大約30度出頭,但因為緯度較高,所以太陽很炙熱
當天收到了韓國發出的熱浪警報
其實高溫大約30度出頭,但因為緯度較高,所以太陽很炙熱
一路在想 要去那躲太陽
就想到出發前的行程蒐集就有看過集玉齋的介紹
網路上對於2016開放的集玉齋有以下介紹:
「集玉齋建成於1891年,是高宗的書齋,也是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集玉齋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八隅亭和協吉堂,通過走廊相連接。文體部經與文物廳協商,把亭子建築八隅亭用作書吧。根據這一計畫,將在八隅亭裡新設一個兼供休息和銷售宮中茶果和韓國文學譯本的設施。在此之前,文物廳已經得到了文物委員會關於“宮陵利用審議”。藏有集玉齋書籍的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將負責新開館的集玉齋圖書館裡開設關於文物展示和王室文化的講座。」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IAx-hwFmt1pDqoAfUiriAKDpLekg4kftt8xIv4SJpfRK_ko07JDr6IRpIcnzFU66c-s__0Lejg2eTlzK2KQYiWKrgVyRDOD0J-8GyVS5qO2HvUMuEmVRgzF84vh2CW5mt98esNRzq3_ov/s400/80431.jpg)
「集玉齋建成於1891年,是高宗的書齋,也是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集玉齋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八隅亭和協吉堂,通過走廊相連接。文體部經與文物廳協商,把亭子建築八隅亭用作書吧。根據這一計畫,將在八隅亭裡新設一個兼供休息和銷售宮中茶果和韓國文學譯本的設施。在此之前,文物廳已經得到了文物委員會關於“宮陵利用審議”。藏有集玉齋書籍的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將負責新開館的集玉齋圖書館裡開設關於文物展示和王室文化的講座。」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IAx-hwFmt1pDqoAfUiriAKDpLekg4kftt8xIv4SJpfRK_ko07JDr6IRpIcnzFU66c-s__0Lejg2eTlzK2KQYiWKrgVyRDOD0J-8GyVS5qO2HvUMuEmVRgzF84vh2CW5mt98esNRzq3_ov/s400/80431.jpg)
集玉齋是去年(2016)開放的,在景福宮的最北邊。
如果想看看青瓦台或是走去三清洞,都可以從集玉齋的神武門出去。
(但我要去兒童博物館就沒從這離開了)
在快把我烤乾的太陽和超空曠的景褔宮內~
可以躲太陽的場所和背包裡的那瓶水當下成為我人生的依靠
而集玉齋在當下 提供了我一個遮陽又涼爽的避暑之地
如果想看看青瓦台或是走去三清洞,都可以從集玉齋的神武門出去。
(但我要去兒童博物館就沒從這離開了)
在快把我烤乾的太陽和超空曠的景褔宮內~
可以躲太陽的場所和背包裡的那瓶水當下成為我人生的依靠
而集玉齋在當下 提供了我一個遮陽又涼爽的避暑之地
![]() |
圖書室 要安靜哦! |
繞了一圈 這裡收藏的書太多與皇室有關 大多都是韓文字
除了圖片外 大概也只看得懂這一排吧
-->
雖然有看了些韓國的宮庭劇 但對於他的歷史還是不了解~
畢竟有些都只是杜撰的
說真的 集玉齋的位子 很舒服 很舒服 會不自覺的想放鬆~
而且 在這不只是會心靜自然涼 還會覺得有風流暢在室內
也自然的會自律 不會想大聲喧嘩 也不會在這打嗑睡
而在集玉齋旁有個小小的飲料店 可以供旅客在這補充一下水份
集玉齋的二樓並沒有開放
但它的天花板和雕飾 有修復和保存 也滿值得看看的
其實這算是景褔宮的最北邊了
還滿少遊客會到這來
我一個人在這一區 和旁邊的乾清宮 玩滿久的
景褔宮我已經來了這麼多次
下次再來這晃的理由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