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2018.03 仁川、首爾、全州7D6N -010 取景拍攝地--一個名叫"文化儲備基地"的地方

在計畫2018 03 的行程時

跟朋友說我想去一個新的景點

有個陌生的名字—文化儲備基地 문화비축기지

20180327_120949


它位在6號線世界盃體育場站(619) 23出口走出                     

photo from:韓巢地圖

覺得這個出口 很像一個室外舞臺 

20180327_140945

沿著足球場步行路程約10分鐘

 20180327_115434

但從2018-2020應該許多人都不陌生了

因為 許多的韓劇或是韓綜都有在這取景

2018當時是韓劇”花遊記”的拍攝地

photo from:TVN 화유기

2018的旅程中 安排了幾個新景點

竟意外的踩了”花遊記”除了文化儲備基地還有CAFE VALOR

2018.03 仁川、首爾、全州7D6N -005 快門按不完的 CAFE VALOR 카페 발로 仁川  愛上變身情人 花遊記  SVT CLUB 許多藝人拍MV或是節目的場景

(CAFE VALOR 1號店已搬家,但拍攝的2號店似乎沒搬走)

2020年的下半年最近有被提到的原因

是韓劇”《Start Up》”中沙盒取景地



但上述的二劇 我到目前都沒有看 哈哈

 而以下二個有取景的綜藝節目我就有看過了

一個是Run BTS! (2019 ep.88)


另一個是新西遊記第七季 (2019/11/29)

當初會注意到這個地點 一來是名字很特別也很陌生

二是對於在首爾市 市中心附近 有這樣大的一個都市再生案子有很大的好奇

回台後 還問了在首爾唸書的學弟有沒有這個案子的相關研究報告

 

現在的文化儲備基地 過去的名字為麻浦石油儲備基地

20180327_135403

1973~1974年面對第四次中東戰爭所帶來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時

1976~1978興建麻浦石油儲備基地(儲油糟)做為民生需要使用

同時作為一級保護設施40多年來被嚴格控制一般人接近的此處

2002 年時因為世界盃(足球)而關閉(離首爾世界盃足球場不到500公尺)

20180327_122156

 2013年列入為首爾城市再生項目之一

#首爾城市再生項目:

2017年,首爾市共有131個城市再生項目投入建設。

其中包括(以我個人所知的)

1.首爾路7017

2019的時候覺得 樹終於大顆了一些 濃密了一些,對於我來說首爾7017是一條讓我從明洞逛到南大門(會賢站)後,可以一路逛到首爾站的地方

20170615_170726         20190418_115612     

2017.06                                               2019.04

還可以去首爾站旁的SILOAM SAUNA汗蒸幕哦~


2.重建世運商業街(重建世運項目)

印象中滿早完成 但卻是我還沒去的地方

3.麻浦文化儲備基地

4.首爾艦公園

20190423_133435

2019也到這走走了有空再來寫寫~

5.京春線林道公園 (我應該也是還沒去過)

文化儲備基地在2002關閉後,至2013年左右開始募集市民意見

以都市再生(城市再生)的理念 來轉化這個區域

20180327_134442

 說真的

就現在的首爾市來說

文化儲備基地的位置 其實滿接近市中心的

附近有首爾世界盃足球場、天空公園、上岩DMC

除了文化儲備基地做為一個曾做為石油儲備的場所來說

就土地污染恢復這件事

在使用上無法很快的轉成高價值 高密度的住宅或商用區外

附近在漢江旁的天空公園 前身為垃圾山 也無法轉成高價值的用地

 

文化儲備中心 除了面向世界盃足球場的方向外 週圍皆有小山丘(매봉산 梅峰山)

(查了一下NAVER 還有標高 93.9M)

20180327_121116

現在在現址一共有六個儲油桶樣式的建物

從世界盃足球場走過來有一個很大的廣場 (T0 文化廣場)

過去曾做為停車場使用 現今除了擺設一些大型裝置藝術外

也曾在夜貓子夜市時 做為市集之地

 

在這有一些較矮(一層樓)的建物

其中有個資訊中心(案內所) 但一整個讓我覺得很像軍火庫

在當時 覺得他 黑黑暗暗矮矮小小的 哈哈

20180327_121207 

也有 I SOUEL U (相較於整個場地 這字超小的)

20180327_121827

在I SOUEL U左上方 圓形建築是做為咖啡廳(TANK 6)的建物(T6)

為新建物,其外觀利用其他儲油糟在改建時拆下的碎片做建材 

20180327_122514

T6也是許多綜藝主要的拍攝地

新西遊記第七季的任務中 直接下班的地方就是這


而圭賢的手機也是在這前面慷慨赴義


(當時看節目快笑翻 畢竟 因為有到過這裡可以有些情感投射)


2018年造訪文化儲備中心T6的時候

20180327_123045

就只有一樓的咖啡廳是真的在使用的空間

有玩偶陪坐  大大小小的桌子 還有很大的廁所 哈哈

20180327_122436               20180327_122427


20180327_123155

二樓有幾間辦公室

再順著斜坡而上都是空的

20180327_130219
可惜當時沒GET 到BTS 同款角度


但在 Run! BTS 中看到斜坡的頂端都已變成一個圖書室 

跟朋友在這 點個熱咖啡跟熱巧克力  避一下寒

就到園區中其他地方走走

 

T1:玻璃展館  文化通道

就是 2018年花遊記拍攝的場景

20180327_130901

(在入口處右手邊的牆壁上 就很明確的說明)

這個場館是作為公演、演講的空間

進門後 右手邊是個長條形由混凝土構成的空間…

                20180327_130940        20180327_132045

(但在當時 並沒有任何展覽 所以 空空 黑黑的)

在盡頭是個玻璃帷幕的槽體

20180327_131521

週邊的牆壁有些人物的圖案

(一整個很像來到原住民文化中心 哈哈)

20180327_131309

中間 的桌子 就是當初拍攝花遊記的設置


但因為我到現在 都沒看完這部韓劇 所以 也沒法多說什麼

就是在這盡個身為遊客的義務à好好拍照

可是之後在 RUN BTS 時看到這個玻璃屋就有些熟悉了 


T1的右手邊 就是 T2:公演場和露天舞台

20180327_130805

 ”《Start Up》”中沙盒取景地 

photo from :문화비축기지 FB

2018造訪時 因為沒有公演舉辦  所以一室內展演場並沒有開放
20180327_132430

在當時 T2入口讓我覺得好像到了水壩一樣

20180327_132519

走上了戶頂的室外舞台

20180327_132254

看了第一個想法… 嗯  好像有地方可以坐一下

但… 怎覺得好像到了西方的墓園…

哈哈  突然覺得我的想像力都很欠揍

 

繼續往右手邊走了過去 爬個小山坡來到了T3:保存石油儲油槽原貌


20180327_132638

(告示牌 真的就用這樣直白的中文名稱)

除了保持原有的粗曠感外  

               20180327_132822   20180327_132849

在入口旁的圖示 是我在這最有印象的地方
   20180327_132808


走下小山坡 再往右手邊去 到了T4 綜合文化空間

20180327_133441

相較於剛剛的T3只能在外圍觀看儲油槽

T4(複合文化空間)就可以讓你進到儲油槽裡了

但說真的  時隔近三年的現在我有點弄混T4T5

因為我有走進一個儲油槽內部(T4 T5都可以看到儲油槽內部) 

而且 在那裡面 看著投影機投射出的畫面

是當初2013年起 徵求民眾參與及國際競圖的影像 20180327_134218

T5(故事館)主要場館是在二樓圍著儲油槽外圍一環 

20180327_133640

展出當初麻浦石油基地的相關物件和轉化歷史、工程圖(手稿..當下我有點職業病了)

20180327_134555


像當時韓國石油公社的運轉教本 (操作手冊)

麻浦石油基地轉變過程  還有相關的器具等

20180327_133954

也有個可以做電子互動的活動點

可以在當下寄email 給自己

20180327_134942

-----------------------------------------

2018.03-->2020.12 好久好久才把這一篇 有些流水帳的網誌寫完

說真的 本來寫網誌 除了回憶我的旅程外

也想提供 計畫旅程的人們一些參考

 

但沒想到 自2020年初起 就沒法再出國了

天氣一轉冷 看著日、韓確診人數暴增

心情更加灰暗

整理遊記和照片 更不起勁了

(更不用說 我還有2016的旅遊網誌 放在那 哈哈~

 

不知道要到那一年 才可以再輕鬆的規畫旅程

也不知道 那時才會再度放心的去遊玩

但不管如何 屆時 本來熟悉的事物 應該都已不復記憶了吧~

 

就這樣子

被逼迫著去放棄了花了好些時間找到的放鬆管道和安全感

(我真的 這幾年到首爾 自己一個人旅遊 有種自己給自己的信賴感

而且自己一個人 買東西買的更誇張 走的行程更自在

當然  如果有同行的朋友 會覺得 更開心一些)

 

想的正面一點的是  還好我生活在台灣 

還可以正常生活 逛街 上下班 

在疫情前就常戴口罩了 (上下班搭車 打瞌睡 沒在怕的)

現在也可以接受 在人多的地方 戴著口罩保護自己

但想的負面一點 就是

為什麼我要為了這樣的事情 去讓我的生命受威脅  不方便的生活著

 

從一開始看著新聞報導著讓人膽顫心驚的數字

到現在 對於境外的數字 已麻木

人生在世好像都是這樣  被逼著逼者 就接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